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课题研究
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据服务
发布时间:2024-02-04
    
信息来源:
    
浏览量:90
    
【字体:

近年来,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不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积极探索数据服务应用等新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有效利用数据分析、智能辅助开评标等数字技术,优化和完善大数据分析系统,充分发挥数据在监管、决策、服务领域的功效,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效能,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数据服务效能


一是共享交易数据。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为主线,有效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电子服务系统、电子交易系统、电子监管系统,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监管”三分离,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将电子服务系统作为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交换中枢,联通电子交易系统、电子监管系统及其他第三方交易系统,打破技术壁垒和行业界限,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各类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二是深化数据运用。及时补齐各类业务板块的全流程电子化短板,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启用“网上开标不见面大厅”,将开标时长由1-2小时缩短至10-15分钟,运用“线上远程解密”功能,实现投标人网上安全解密投标文件和各交易环节在线办理“一网通”,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效果,今年1-11月,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电子化交易率98.32%。三是强化数据联动。强化门户网站与其他平台的联动性,开放数据接口,为符合标准要求的各级、各类交易平台接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供服务。先试先行将产权交易项目与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互联、互通,推动产权交易项目在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实现交易信息发布、项目推介的协同合作,为各类要素、资源、资本等跨区域优化配置服务,为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公平竞争提供便利。


二、加强数据统计分析


按照贴紧中心、精准服务的原则,对公共资源交易数据“按月上报统计数据、年中(年末)统计分析”的要求,在统计数据真实完整的基础上,结合政策要求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将本级政府年度投资计划项目执行情况、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情况、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情况、电子保函运用率及其成效、政府采购计划的执行结果、围串标线索信息的报送及处理、评标专家的履职行为分析、进场代理机构的管理、交易过程的见证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政策落实情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作为统计分析的重点内容,深入分析总结交易活动新亮点、新变化、新特点,提出改进管理和服务的建议,为领导决策、部门监管、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2019年以来,累计向党委政府报送数据分析报告5篇,我中心出台的《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统计分析办法》,在2020年度第三方评价中被省公管办予认定为创新成果。


三、发挥数据分析预警


优化和完善大数据分析系统,用大数据作为优化服务的新手段,推进交易协同监管增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交易数据,围绕“投标报价”“标书雷同性”“联系人关系”“质疑率”“中标率”等指标,对市场主体及交易数据多角度、多维度的关联分析,深入挖掘、分析各方交易主体之间的联系,锁定围串标线索,靶向打击串标顽疾,实现“智慧监管”,推行企业诚信信息公开和招投标信息公开相结合,接受社会监督。 今年1-11月,已向有关监督部门移送围串标线索5件。


四、延伸数据服务功能


一是实现数字化路径迁移。充分认识“平台型”发展及其融合创新思维,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从PC端向移动端延伸,推动交易网上办、远程办、掌上办,实现“掌上交易”,运用互联网思维,最大程度地简化群众办事流程,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的线上操作能力和科学素质,不断提升其对在线政务服务的接受度。二是全方位建设数据流程链。依托“互联网+数据服务应用”延伸服务触角,实现招投标信息“一网尽揽”,促进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建立“流程驱动、节点闭环、电子存储、可查可溯”的交易数据流程链,从项目受理、场地预约、发布公告到评标结果公示、合同签订,实现交易项目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了网下无交易,网上全留痕。利用平台优势,实行每年三次征集供应商入驻徽采商城的机制,持续不断地为本市中小企业发展加力,实现小额通用货物、服务项目网上直购、网上竞价、采购结果确认、中标通知书和合同在线签发等功能,将项目受理、采购流程和履约验收进行有效数据链接,切实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推进交易流程再造。立足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交易,利用数据关联技术推进流程再造,实现了交易文件“在线检”,异议质疑“在线办”,成交通知“在线发”,交易文档“在线存”。统一部署重要系统,统一业务规范,统一服务流程,统一信息公开,覆盖各类交易项目的标准化服务流程和办事指南,取消不必要的签字、盖章环节,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实现材料一次上传,全程关联,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改革高质量发展。


返回上一页   |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串通投标造价软件分析
下一篇:安徽:以“优”解“忧”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